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遇到冤屈时,常常会说:“我简直比窦娥还冤!”提到窦娥,她是古代悲剧人物的代表,一直为后人所铭记。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窦娥在临终时发下三大“毒誓”,而这三誓的实现,成为历史中的悲剧。而其中的第三个毒誓,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那么,窦娥的三大“毒誓”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窦娥的背景。窦娥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3岁时便失去了母亲。她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为了筹集上京赶考的盘缠,不得不将年仅七岁的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7岁那年,窦娥终于嫁人,却不幸成了寡妇。年轻的她不得不与婆婆一同度过了寡居生活。
窦娥的婆婆蔡婆婆靠着先夫留下的些许产业,开始经营放高利贷生意。一天,蔡婆婆去找一位名叫赛卢的医生要债,却险些被这位冷酷的医生活活勒死。恰巧,路过的张驴儿父子及时出现,将她救了下来。然而,这对父子并不是什么好人,他们听说蔡婆婆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儿媳妇守寡,立刻提出要娶窦娥为妻。
起初,蔡婆婆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但张驴儿父子威胁说,如果不答应,他们会再次对她动手。由于蔡婆婆性格懦弱,最终只能答应下来。回到家后,蔡婆婆告诉了窦娥这件事,然而窦娥坚决不同意。她表示,如果婆婆愿意嫁给张驴儿的父亲,可以答应,但让她自己嫁给张驴儿,绝对不可能。
展开全文
尽管窦娥坚决拒绝,张驴儿父子却不肯离开,他们住进了蔡婆婆家。为了达成占有窦娥的目的,张驴儿决定下毒毒死蔡婆婆,然而,命运捉弄人,毒药却被张驴儿的父亲误喝下。张驴儿的父亲因此中毒身亡,而张驴儿不但不悲痛,反而以“药死公公”为由威胁窦娥,逼迫她嫁给自己。
窦娥不愿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她决定通过上官府的方式寻求公正。然而,她没有意识到,那个时候的官府已腐败不堪,“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张驴儿通过行贿使得楚州太守桃杌为其办事,桃杌随即使用酷刑逼迫窦娥供认。窦娥不忍婆婆年纪大了受折磨,决定替她顶罪。桃杌见窦娥不肯屈服,未经复审便判她死刑。
在行刑的那一天,窦娥发下了三大奇愿:首先,她希望自己的鲜血能飞溅到高高的旗杆上的丈二白练上;其次,她希望能在三伏天降下瑞雪,覆盖她的尸体;最后,她希望楚州遭遇三年的大旱。随着刽子手的刀下,窦娥的鲜血果然没有滴落到地上,而是全都飞溅到了空中的白布上。不久,天上的风云变化,狂风大作,瞬间下起了鹅毛大雪,将窦娥的尸体覆盖住了。楚州的百姓感叹:“窦娥看样子确实是冤枉的!”
然而,最令百姓愤怒和无奈的,是窦娥的第三个毒誓也得到了应验——楚州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经历了严酷的大旱。许多无辜的百姓甚至开始愤怒地唾骂窦娥,认为她的诅咒并没有对她自己带来任何影响,反而连累了无辜的人。但正如那句古话所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初若不是楚州百姓的冷漠麻木,或许在窦娥被判刑时有人站出来为她辩护,她又怎会轻易死于非命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