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建國以來,國旗總是和皇室徽或國徽有着密切關聯;從1640年開始,兩者並沒有官方的區別。[20]這種演變把大多數的符號合併成當前的國徽。
1095年–1248年
编辑
亨利伯爵 (1095)
阿方索一世 (1143)
桑喬一世 (1185)
最初的紋章符號為葡萄牙伯爵勃艮第的亨利在與摩爾人戰爭期間所使用的白底藍十字。[21]這種設計沒有可靠來源,因為它是由重建而成,並因新國家政權(Estado Novo regime)被廣泛地接受。[7]這種旗和拉科魯尼亞的舊艦隊旗有相似之處,加利西亞自治區之旗來自於聖安德魯十字,現在以此為基礎的區旗仍在沿用。[22].
亨利之子阿方索·恩里克斯繼承郡地並做出同樣式的盾牌。1139年在奧里克戰爭戰勝穆拉比特的摩爾人軍隊,並自封「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在1143年,卡斯蒂利亞承認葡萄牙獨立。阿方索改變他的盾牌以反映葡萄牙新的地位。消息來源指出阿方索一世更換的紋章是白底藍十字加上五組十一個排成盾形的比占(很可能是大頭銀釘),五組比占一樣排成十字形,象徵阿方索可以發行代表葡萄牙的貨幣。[23][21]
在阿方索一世統治時期,修復在戰爭中損傷的盾牌並非易事,所以對盾牌做的改變如漏失細節、變色或染色很常見。當桑喬一世在1185年接替王位時,被繼承一面非常舊的盾牌——藍染皮革製成的十字已經遺失,但是釘釘處仍有殘留。這自然變成下一個國徽的基礎,把原來的十字轉換成照比占排列的輪廓外型,也就是Quina盾[23][21]。桑喬的個人盾牌(稱為「Portugal ancien」[15]為白底和排列成十字形的五個quinas,每個quina盾有十一個比占。縱向的盾為直線排列,左右兩個盾則為底朝中央。桑喬的兒子阿方索二世和孫子桑喬二世皆使用這種徽章[21],因為直系血親通常有家徽設計,是直接繼承的。當桑喬二世的弟弟阿方索三世在1248年成為國王後,徽章也更換成新的形式。
1248年–1495年
编辑
阿方索三世 (1248)
若昂一世 (1385)
若昂二世 (1485)
阿方索三世不是長子(也就是桑喬二世的旁系血親),因此根據紋章學的作法,他不能完全繼承父親的紋章,必須加入個人變化。在成為國王之前,阿方索三世和布洛涅的瑪蒂爾達二世(英语:Matilda II, Countess of Boulogne),但是因為阿方索三世登上葡萄牙王位,且瑪蒂爾達無力生育繼承人,他們在1253年離婚。阿方索三世接着娶卡斯蒂利亞的阿方索十世之私生女卡斯蒂利亞的布里特絲為王后。阿方索三世的徽章設計很可能有關於他的家庭同卡斯蒂利亞有着密切聯繫(阿方索三世的母親也是卡斯蒂利亞人),新的紋章除了原來的皇室徽,多加了上面有若干黃色城堡的紅色花邊。[19]
阿維什十字
內部包含桑喬一世的紋章,雖然比占數目可能是7、11或16,16為阿方索三世為布洛涅伯爵期間的個人旗幟使用的比占數目。[21]這種設計用到1383年勃艮第王朝結束,繼承權危機使國家和卡斯蒂利亞戰爭並陷入無秩序狀態。
1385年,隨着阿勒祖巴洛特戰役,創立第二王朝;阿維什騎士團首領若昂繼承王位,成為若昂一世。若昂一世加入十字末端飾有百合花型紋章,代表騎士團的阿維什十字在紅邊上,因此城堡數目減少至十二個(三個各以L字型據一角),而每個藍色Quina盾上的比占減少至七個。[21]這面旗幟使用百年,直到1485年若昂一世的曾孫若昂二世改變了它的風格,其中重要的變化—移除阿維什十字,重新設計Quina讓它看起來平滑且寬,並確定把比占的數目減到每個quina盾上五個,並排成聖安德魯十字形,花邊上城堡的數量則減至七個,並沿用到現在。[24]若昂二世的國旗是最後使用紋章旗幟作為「國旗」者。[21]在1495年他去世後,繼承人徹底地改變了國旗的樣式。
1495年–1667年
编辑
曼努埃爾一世 (1495)
若昂三世 (1521)
塞巴斯蒂昂 (1578)
若昂四世 (1640)
曼努埃爾一世在1495年繼承王位。曼努埃爾一世首次把傳統的正方形紋章旗幟換成縱橫比2:3的矩形旗幟,紋章則放在中央。具體地說,旗幟是白色矩形底,中央的紋章輪廓改成尖頂拱盾形,紅色花邊的城堡增至十一個,盾形紋章的頂上則置着開放式的王冠。[21]這面旗幟專門使用為代表王國的旗幟;因為曼努埃爾一世有自己個人的旗幟,其中的設計包括浑仪。[25]
1578年,在致命戰役三王戰役前夕(正值塞巴斯蒂昂統治期間),國旗再次被修改:將城堡減回七個,並把王冠改成封閉式的三拱冠,象徵一個強大王權。[21]隨着塞巴斯蒂昂「失蹤」,他的大伯父恩里克主教替代他進行短暫的統治。1580年,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或稱腓力二世)強行合併葡萄牙,成為葡萄牙國王菲利佩一世。而在腓力二世屬下個人聯盟的情況下,葡萄牙仍是自治的構成國家,不是西班牙屬下的行政區。所以基於這一類行政的情形,葡萄牙使用以塞巴斯蒂昂的旗幟為基礎的國旗,西班牙則使用自己原來的旗幟。[21]哈布斯堡王朝作為葡萄牙的統治者,他們的旗幟也加入葡萄牙的紋章。[26]
1640年,國家重獲獨立,一場政變使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即位為若昂四世,他把旗幟上的尖頂拱盾稍作改變為圓弧形,也就是「葡萄牙式盾」。這項改變使皇室徽章和國徽分成獨立的旗幟。[21]
1667年–1830年
编辑
佩德羅二世 (1667)
若昂五世 (1707)
若昂六世 (1816)
1667年,當阿方索六世的弟弟佩德羅二世取代王位,佩德羅二世改變了國旗上的王冠以適應當前的趨勢,他把王冠改成五拱冠。[27]新國旗使用時間並不久,佩德羅二世的兒子若昂五世在1707年即位後隨即翻新旗幟。深受強調「豪華顯眼」庭院風格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當時法國在歐洲的政治和文化影響,若昂五世把在王冠內加上紅布,而原本的圓弧形盾牌也以方形、底部有小尖頂的Samnitic(法國式)盾牌取代。這種旗幟在「君即國」的專制時期被使用,這段時期的君主包括若昂五世(1707年至1750年)、若塞一世(1750年至1777年)和瑪莉亞一世(1777年至1816年)。[21]
當瑪莉亞一世去世,王室正在巴西,因為1807年拿破崙帶領的法軍入侵葡萄牙,布拉干薩王室不得不遷都里約熱內盧。1815年,巴西的殖民地被提昇為巴西帝國,而葡萄牙和巴西的聯合即稱「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維聯合王國」(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 e Algarves)。瑪利亞一世的兒子若昂六世改變國旗以反映並代表新的聯合王國—盾改回葡萄牙式的圓弧形盾,並在盾的下層放置藍色填充的黃色浑仪(當時的巴西國徽),皇冠樣式則相同—內置紅布的五拱冠。[21]除了皇冠和白色背景,這種國旗和現在的國旗較相似。
1830年–1910年
编辑
瑪莉亞二世 (1830),陸地用
瑪莉亞二世 (1830),海上用
1826年,若昂六世在里斯本去世。他的長子佩德羅曾經宣布巴西獨立,1822年即位為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而若昂六世去世,身為長子的佩德羅理所當然即位為葡萄牙和阿爾加維國王佩德羅四世。由於巴西新憲法不允許巴西和葡萄牙的君主為同一人,於是佩德羅把葡萄牙的王位讓給自己7歲的長女瑪莉亞·達·格洛里亞,即瑪莉亞二世。而佩德羅之弟米格爾成為攝政,並且要娶瑪利亞·達·格洛里亞為妻。但是1828年,米格爾廢黜瑪莉亞二世自封國王,並取消1822年的自由憲法,成為專制統治君主。此事引發了自由戰爭。[28]
自由派組成獨立的政府,流亡在亞速群島的特塞拉島上。正是這一政府頒布了兩項法令制定修正的國旗。米格爾一世支持者則繼續使用若昂六世的旗幟。自由主義者在旗幟上面作重大的變化:新旗幟背景分為藍色和白色,徽章放在色彩交界處;徽章的改變則是取下浑仪與恢復使用若昂五世時期的「法國式」盾牌。這面旗幟專門作為陸上使用並代表國家的國旗;海上使用的旗則是藍色占三分之一,其餘為白色,而徽章仍在交界處;因此徽章會偏向旗杆方。[21]
1834年,隨着米格爾戰敗流亡,瑪莉亞二世得以復位,並將新設計的藍白旗幟懸掛在里斯本作為新的國旗。這面旗幟陪伴葡萄牙度過最後八十年的君主制時期,直到1910年被目前的綠紅旗幟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