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最近,我接受了一堆采访。记者们都会问一些相似的问题,其中有个问题,昨天的猫盟直播对谈里,也有人问。那就是:
普通人如何保护自然。
这个问题,有两个司空见惯的解答方向:一个是让生活更生态,少用一次性物品,少遗弃塑料,少浪费水,等等;一个是尽可能参与保护机构的志愿活动。当然,这肯定不能说错,我也经常这么回答。
但我还想提出另一种普通人保护自然的可行方法和出发点:
要保护自然,请先享受自然。
在我书中《用望远镜和相机替代猎枪》一文中,我采访了三位/组人。第一位是关翔宇,小关。小关是中国观鸟数量排前5的人,知名鸟类保护工作者和鸟导。第二位是曾祥乐,小乐。小乐是中国观鸟产业的领军人物,盈江县的鸟塘、观鸟行业,几乎可以说是他带出来的。这两位,都不是专业学鸟类出身。
第三组人,是我家乡的武汉观鸟会。全国各省市多有鸟会,武汉鸟会能排前几。他们近几年每年都会出武汉市的鸟类年报,记录这一年里武汉出现了什么新鸟种,以及各种鸟类的时空分布。这种报告,全国没几个鸟会能做出来。
这是怎么搞出来的呢?武汉鸟会的成员遍布武汉,在他们的颜军会长的带领下,活跃成员都会认领一块自己的自留地——大多在自家附近——然后长时间的观察。一块块自留地拼凑起来,几乎能够拼成整个武汉,汇总出来的数据就是整个武汉的全年鸟况了。
这种民间自发的科研模式,就是所谓公民科学了。在欧美,很多鸟类的大范围研究,都是依靠这种类型的公民科学实践。
顺带必须臭屁一下插入广告,你们看我写一篇文章得采访多少人,采访这几组人,我必须得前往他们做项目的地方,北京、德宏、武汉各地我都跑了好几次,才写出来。可见《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有多扎实。现在这么写书的人不多了,啊!
买买买:
同时,盯着自己的自留地,也能守住它。当你一直观察一片区域的自然时,会很自然的发现它是在变坏还是变好——相信我,你一定能感受到改变。变好的那些,拿出来跟大家说说,开心开心,多好。如果发现有变坏的状况,那就可以发出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呼吁,通过行动来阻止事情进一步变坏。
例如就这几天成都有个事儿。有个观鸟人,在观鸟时发现湖边有人用弹弓打小PT,于是拍下了照片,发到了网上,轩然大波之后警方介入。
这就是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了自然。
我一再说,自然保护这个事情,关键在行动,我写这本书也是想推动大家行动。看到破坏自然的事情,哪怕不报警,拍下来发网上,都是一种行动,真的。但一切保护自然行动的基础,就是你得身在自然当中。
同时,去享受自然,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从身边开始吧,这几乎不要什么成本。
原标题:《普通人如何保护自然?从享受自然开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