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可能我们都肃然起立。经常听到就是“君臣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对于明末皇帝朱由检(崇祯)也并不陌生,人们对崇祯的评价都很高。但是,崇祯为什么会失败呢?主要原因还得从这些说起: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继位后第一件事情就解决明朝的大患,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是,崇祯本人生性多疑,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崇祯帝是个好人,却并非是一个好皇帝。崇祯并不懂得建设制度,制衡文官。不懂得如何赏罚,正确处理人事。崇祯在位期间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十一个刑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核心层如此频繁、剧烈的层变动,既可见崇祯之无能,又可见朝中党争倾轧之剧烈。
疑心太重的崇桢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结果是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然后传首边关示众,尸体被北京民众争买而食,家被抄,但家无余资。袁崇焕死后,副将祖大寿闻讯大惊,率领部下毁坏山海关而出,直奔锦州,投奔后金。这一错误举动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也给其他武将埋下心理阴影,所以后期吴三桂按兵不动也有这般原因。
军官们,无论是卖命不卖命,只要战败、被怀疑就会被弄死,袁崇焕、郑崇俭、孙元化因被怀疑而被搞死。加上曹文诏、卢象升、孙承宗、杨嗣昌等人也先后各种死法而死去。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攻开封,开封告急,崇祯帝居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那么真无人可用吗?不是,吴三桂之后表现已经证明,吴三桂是个十足的战将。所以,不是没有优秀军官,是崇祯这个杀神告诉了军官们,被崇祯看上,是个送命题,那么谁还敢为国效力呢?也就难怪吴三桂不敢支援北京城了。
不过,崇祯也比较倒霉,刚当上皇帝不久。处理一摊烂摊子,全国大旱,瘟疫遍地。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不过,崇祯帝也算是有骨气的亡国之君,手刃妻女后自缢煤山。
(转载须注明,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