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有持续的低落吗?”
“你睡眠质量怎样?”
“你有自杀的倾向吗?”......
一番了解之后,医生递了一张体检单给她:中度抑郁症。
好像不分场合,没有由来,甚至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会得病,可抑郁症状就是出现了。
就连我们的偶像张国荣先生,也曾经提出了质问“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随着哥哥的纵身一跃,他的生命也定格在了46岁。
不管是名人还是我们的身边的人,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
为什么抑郁症的人会选择放弃生命?活着似乎成了一件难受的事?“自杀”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解脱吗?
一、
他们的“难受”是什么?
10月份,央视出品了一部以抑郁症为题材的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以下简称纪录片)。
近几年,随着抑郁症在近几年反复成为热议话题后,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也选择站出来发声,他们真的希望大家能够用更包容、更勇敢的态度去对待这个病。
因为大众对抑郁症的误解、可能真的会压垮一个人。
1
自残,成了她平复情绪的唯一方法
纪录片第一集的子烨是一名从初一就患上抑郁症的姑娘,但她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让家人接受“她生病了”这一事实。
在这期间为了自救,子烨会冲父母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是威胁他们带自己去看医生。 但是她得到的回复却是“作、矫情、没事找事”。
所以在父母不理解的那段日子里,自伤的念头并不稀奇。外人看起来疯狂的举动,却是她让自己冷静的方法。
有一次子烨在裁剪卡纸的时候,剪刀的套子突然找不到了,她很焦虑很烦躁,整个人就像失控了一样。
这时,她就用刀划了一下手,看见鲜血涌出来的那一瞬间,人立马就冷静下来了。
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中国9到18岁青少年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近50%;有很高比例的青少年在抑郁情绪的困扰下,稍不留意便走向了疾病。
可有多少家长注意到孩子的问题,愿意把它当成一种病?
2
所有行为举动,绝对不是无理取闹
在中国已有近1亿的心境障碍患者中,女性占据6成以上。
她们,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
纪录片第二集的蔓玫,在外界的眼里是一个15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少女。可是一直以来被外界推着走的路径和她自己真正想要成为样子产生了偏差。
于是18岁这一年,她在大学宿舍割腕轻生。被医院救过来后,发现她已经是重度抑郁症。
之后的10年里,蔓玫经历了治疗、稳定、复发、再治疗......
她想声嘶力竭地痛哭,但是发不出任何声音,没有任何语言表达能力。
蔓玫老公:之言
时间没有了,呼吸的感觉、触摸的感觉都没有了。
像有一个很大的黑洞,然后所有东西都被吸进去了。
就算情绪稍微缓过来了,也只能慢慢给旁人一点轻微的反应或者点点头。
但好在,从大学时期的男友到现在生活的伴侣之言,一如既往地陪伴在蔓玫的身边。
因为他认为“要充分地认同她的情绪,她的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有原因,绝对不是无理取闹”。
可这样就够了吗?
3
儿子因抑郁症去世,全家从天堂到地狱
抑郁症,是不分年龄的。不管人生轨迹步入哪个阶段,年轻亦或是老年。
“抑郁症,就是一种比常规癌症还可怕的病。”在记录片的第三集中,老袁是这么说的。
原本他是人生赢家,工作、妻子、儿子一切都也好。 可在2014这一年,不到30岁儿子因为抑郁症选择了自尽。
一下子,老两口直接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老袁也陷入了一种我放弃的状态中,什么都不想做。吃饭喝水都成了负担,阳光也成了不应该出现的东西。
没有任何生活的动力,做什么都索然无味,一种觉得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懒”。
幸好老袁及时停止内耗,走进了老年抑郁的专科门诊。
如果说因为抑郁症而选择提前结束生命,对当事人来说一种解脱。可是对家人或者活着的人免不了又是痛苦的延续,他们又得花多少时间才能走出来?
二、
或许,你也有一条黑狗
丘吉尔也说了“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但是这没有什么好羞耻的。抑郁症和其他肉体上的疼痛一样,就是生病了,是有理由去看医生、接受治疗。
正如有过抑郁经历的小平所说,确诊后反而是一种救赎,是有救的。
就和其他疾病一样,治疗抑郁症最直接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辅助吃药。
很多人认为,只要心情不好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但不完全是这样的。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杨甫德表示过,其实抑郁症的症状是“3+2”。
“3”是核心症状:
“2”是至少两条附加症状:
当你出现以上情况,而且持续两周以上,真的就该警惕了。若是选择压抑或者逃避,长此以往,只会陷入了更深的抑郁漩涡中无法自拔。
阅读原文